6月20日,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省学生联合会、中国移动云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滇池学院举行。
历经校级选拔、省级复赛等层层角逐,马克思主义学院选送的四个参赛项目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揽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下学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

项目风采
特等奖作品
项目名称:《新时代青年群体传承遵义会议精神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基于2024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遵音传薪”宣讲团宣讲实证调研》
项目成员:何天富、和慧莹、陈晨、杜有籼、李梓瑜、付开苗、段玉红、陈楠、邵明荣、马梓涵

项目简介:本项目聚焦云南边疆地区新时代青年群体传承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难题。项目通过多地宣讲、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与量化分析,揭示出当前宣讲存在“一核心问题 + 五大症状” 的困境。针对困境,项目提出多个维度的创新路径,构建“边疆特色+青年导向”的传承体系,为边疆地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项目成效:项目成果已在思茅区第六中学、西盟佤族自治县岳宋乡小学、广南县西点中学等教育单位及剑川县启文村委会落地应用,相关单位将多元团队建设、分众化课程开发等策略纳入实践育人体系与基层教育培训体系。成果获中国教育在线、EOL云南分站及学校官方平台等媒体报道,形成“高校理论研究—基层实践落地—社会广泛传播”的闭环效应,为破解多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代际传承难题提供了“内容本土化、载体年轻化、传播场景化”的鲜活样本,切实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边疆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与青年价值塑造注入了实践动能。
一等奖作品
项目名称:《从“火起来”到“活起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资源融入边疆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研究》
项目成员:董小佼、沈淳、李建芬、董凯翔、杨柔、许子航、金洁、李子媛、张建琦、陶天鸿
项目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本项目聚焦“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资源融入边疆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优化路径。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涵盖边疆五所高校)、深度访谈及案例分析,系统梳理誓词碑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成效与瓶颈: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体系衔接不畅、内容转化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制约因素,育人价值尚未充分释放。基于此,项目提出“三维优化路径”:以课程体系协同化打通资源整合壁垒,以内容叙事立体化深化价值内涵,以教学模式智能化激活学习体验。旨在突破“火而不活”的传播困境,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为边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的解决方案。
项目成效:本项目以“小切口撬动大思政”为核心,探索形成“课程体系协同化—内容叙事立体化—教学模式智能化”三维优化路径,聚焦边疆高校思政课教学难点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打造“丰碑永铸·同心永结”微视频、H5小程序等数字化载体,推动誓词碑这一重要红色资源从“静态展示”向“沉浸感知”跃升。项目累计开展39场深度访谈、发放2876份调研问卷,形成超8.5万字一手研究资料。相关成果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二等奖、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国家级优秀奖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边疆落地提供了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探索方向。
二等奖作品
项目名称:《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咖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经验、发展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普洱地区的调查》
项目成员:杜怡函、蔡永冬、丁彦元、李章念、杞佳惠、段玉红、和慧莹、朱文康、徐长瑞
项目简介:在乡村全面振兴与文旅下沉的战略背景下,咖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针对普洱咖啡产业长期存在的“初级加工+低价出售”传统业态、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本研究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5年)为指导,通过构建“咖农+庄园+村集体+政府”四维协同机制,重点突破全产业链本土化运营体系,构建“从种子到杯子”的价值留存机制,创新“咖啡+文旅”的场景化消费模式,打造“有一种生活叫普洱”的超级IP。旨在形成可复制的“普洱样本”,实现咖啡产值与资源禀赋匹配度提升、咖农综合收入倍增、村集体经济增长等量化目标,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升级、文化赋能、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实践范式,助力推动更广袤区域的乡村踏上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项目成效:该研究关注普洱市咖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多家知名咖啡庄园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1002份问卷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提升基础设施、建立分级服务和动态定价机制、优化品牌宣传、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咖啡品质、确保资金投入等创新路径。最后,结合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等资源形成了关于咖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实现咖旅产业综合收益倍增,打造世界级咖啡主题旅游目的地与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使北回归线上的咖啡绿洲真正成为连接城乡、富农惠农的绿色经济引擎。
三等奖作品
项目名称:《盟誓·回响——普洱市大学生践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回信精神调查研究》
项目成员:史书铭、杨俊怡、黎颖、王广盈、杞佳惠

项目简介: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精神的指引下,大学生作为重要践行群体,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参与却面临现实困境。本项目以普洱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普洱存在大学生外流、本地生源返乡就业动力匮乏的现象。深入剖析发现,当地产业结构单一、生活配套资源薄弱、发展空间挖掘与宣传不足等因素,极大削弱了边疆民族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为此,本项目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项目成效:本项目通过挖掘产业潜力、依托中老铁路拓展就业空间、强化宣传引导、打造“创业之城”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等多维度举措,激发大学生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引导大学生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边疆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与人才动能。

此次“挑战杯”竞赛的丰硕成果,极大鼓舞了全院师生投身学术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热情。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潜能,引导更多学子扎根云岭大地,用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发展,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崭新篇章。
文/段玉红
图/挑战杯参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