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普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媒兴乡·白叶寻迹团开展“寻茶祖之源·探振兴新路”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7月13日,普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景谷县民乐镇秧塔村,开展以探寻白茶奥秘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开始1

院旗

步入秧塔村,师生们被连绵起伏的万亩生态茶园所震撼,久仰的“大白茶始祖”此刻巍然矗立眼前。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下,师生们了解到,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自然的茶树,正是秧塔村赖以发展的“绿色银行”和重要经济支柱。

白茶始祖

白茶图标

在与景谷县秧塔村大村村民小组党总支书记李如超的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秧塔村平均海拔1700米,独特的高山云雾小气候,造就了白茶生长的黄金环境。茶树为适应寒凉环境,芽叶自然生出浓密茸毛,这赋予了秧塔白茶卓越品质:外形毫峰显露、芽叶肥硕俊美,内质清香馥郁,茶汤清亮通透,耐泡度高。在乡村振兴政策引领下,通过科技赋能与品牌打造,秧塔大白茶已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兴旺的支柱。

采访

G:/2025.7.13民乐镇素材/IMG_1932.jpgIMG_1932

随后,师生们来到农夫山泉在景谷县捐赠的工厂,这座现代化茶厂的启用,标志着景谷茶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工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迈出关键一步,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农夫山泉的捐赠不仅带来先进生产线,更是推动景谷茶业从“农产品加工”向“工业化瓶装饮品”跨越,开辟工业茶新赛道。

DSC05042

DSC05072

在景谷大白茶研究中心和景谷生物化石展陈馆,通过专业讲解员的系统介绍,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景谷地区植物群的起源与演变脉络,系统认知了景谷大白茶的品种特性及其在茶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全面把握了当前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此行极大地深化了师生们对景谷大白茶深厚底蕴、科学价值及产业振兴实践路径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50715174516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师生们亲身体验了景谷大白茶从独特生态孕育到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深化了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理解。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田野调查的鲜活案例与课堂理论相结合,积极为讲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故事、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杜怡函 23级思政1班(本)

图/曾杨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蔡永冬 23级思政1班(本)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萍

友情链接